如果想到自由工作者,第一個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我想,是很多關於「自由」的畫面吧?疫情過後,由於遠端工作的工具大量增加,公司也開始接受遠端工作,於是關於自由工作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聽到自由工作者,自由+工作者,往往很多人只關注自由,完全忘記後面的「工作」,這本《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就是從實務面探討自由工作者的各種「日常」。
不賣理想只有真實
雖然一部分原因是認識作者才購買的書籍,但是看完之後,發現《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真的是每個嚮往自由工作者,或是已經在自由工作路上的夥伴,應該閱讀的一本書。
過去有很多人發行過自由工作的書籍,網路上也有非常多的文章與線上課程,往往都過度聚焦在自由工作者的美好層面,畢竟要販售課程,或是販售夢想,那些讓人感到恐懼的成分,是不能露臉的,加上IG那過度美化生活的場所,塑造了大家對於自由工作者的假象。
或許是上班族的生活太過苦悶,也太多人往往不安於現狀,所以自由工作成為一種嚮往,好像脫離了上班族,人生的各種苦悶就會迎刃而解,但真的是這樣嗎?
自由工作者的現實
看完《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以後,發現前半本是講述自由工作者的思考與現實層面,聚焦在觀念的建立,後面半本聚焦在實務層面,把坊間粉飾的自由工作美好通通破除。
那麼自由工作者到底有什麼迷思呢?我自己投入自由工作快十年,看到書中提到的觀點,我只能在書桌前頻頻點頭,不斷在心中吶喊「對啊!就是這樣」,有一種我不孤單的知音感。
自由的上班時間?
踏入自由工作,第一個認知就是「沒有上下班,就是沒有上下班」,這句話聽起來很怪對吧!其實當我們脫離的朝九晚五的通勤上班生活,沒有上班了,那就是也沒有下班了,所以我常常說一句話,「眼睛睜開就是上班」,直到這幾年才發現,工作生活的平衡會是重要課題,才開始調整我自己。
或許是自己比較特殊吧,我跟很多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初衷不同,例如有很多人是「想要開除老闆」,想要有自由的生活等等,但其實我一開始的初衷,只是想要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大化我的工作狂傾向。
我的工作習慣一直都是責任制,不是公司制度,是我自己的習慣,而且我習慣花大量的時間思考,也不太擅長社交,那時候的我總認為工作做到完美才是唯一,於是思考的時間被主管認為是偷懶,不想過度社交,被認為是無法融入辦公環境,讓整個職場生活非常痛苦,才因此辭職想要自己的工作空間。
所以開始自己的工作室之後,我沒有給自己休息時間,加上市面上給大家成功者的印象,就是早起、讀多少書日理萬機等等,於是我也不給我自己任何的休息,每天就是起床工作,餓了吃飯,工作到晚上撐不住了才去睡覺,隔天在繼續起來。
沒有娛樂沒有社交沒有放鬆,也意味沒有「生活」,也沒有自我覺察,到最後才發現不是正向的狀態,到今年開始才調整自己生活與工作的比例,力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愛自己。
你追求的自由是什麼?
「當一個上班族也很好」,我想這是《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這本書一部分想傳達給那些嚮往自由的人們吧!
其實自己投入自由工作以後,我幾乎每一天都想要打開求職網站的履歷,太多太多我沒有預想到的困難,讓我每一天都想放棄,想說當一個上班族爽領薪水不好嗎?
但是想想現在「實際工時」大概一整天賺到的錢就跟過去領的薪水相當了,加上自己已經非常習慣自己一個人承攬所有的事情,要回到細緻分工、遵循他人規則的日子,好像也不現實,就只好繼續打怪繼續突破自己。
不要跟上班族比
那天看到一個IG上談創業的前輩,列出來創業者不該做的事情,其中一點非常有趣,是「不要跟上班族比較」,真的打中太多人的點,踏入自由工作前幾年,我都用「乞丐」來形容創業者,上班族你只要想工作就有錢,但是自由工作者還必須每天思考錢從哪裡來,明天的飯在哪裡?下個月在哪裡?
或許,自由工作者的自由,不只是選擇工作時間的自由,而是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當生活的狀態突破了那份大眾認為的框架,那麼你的生活就由你自己定義了!當進入完全的自由市場,你會發現獲取收入的方式非常多種,生活的樣貌也非常多種,但是遇到的困難也會變成非常多種。
你也想達成《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嗎?一起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