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 接納自己並非全能 讓自己變的更加強大

Post By Anson Fang
發表日期: 2023-12-05

前兩天看到「當一個銀行員」在做完履歷健檢服務之後的貼文,提到「接納自己不是全能,反而會讓自己更強大」的想法,或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課題!

人類大歷史裡提及為何歐洲變成世界強國,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接受自己的無知,然後願意向外探索,去新世界學習。

對我來說,這並不是「點出你哪裏做不好」的過程,而比較像是「我想了解你怎麼想」的過程,我對每個參與者的背景、思想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我會傾向多問、多核對,努力落實尊重每位參與者的想法,一起思考如何去回答、去改寫履歷。

就像閱讀前哨站的瓦基,他寫過一篇貼文:不要把自己當一名老師教學,而只是一個走在比較前面的人,分享自己的發現。

我清楚知道我只是走的比你們久一點,看的比你們多一點,絕對不是我有什麼特別聰明的才智,也蠻感謝願意信任我的朋友們,我也會持續的提醒自己都要能夠以謙卑的心情面對每一位願意相信我的人。

當然,走在前頭,也已經體會過哪些呈現會造成比較不好的結果,所以該點出來的問題我還是都點,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並不是批評你,希望你們都是變好,而不要受傷。

經營內容這麼長的時間裡面,其實常常會感覺到困惑,自己到底是用什麼心態去分享這些東西,那天跟一個朋友談到倖存者偏差的問題之後,他對自己的內容,開始產生一個疑惑,音為他發現,自己分享的東西,好像都是「倖存者偏差」!

我們分享的是知識還是經驗?

在當一個銀行員Sev的分享中,我覺得有一個很值得學習的點,那就是我們分享應該聚焦在「經驗」,並不是告訴你一個「答案」,甚至是「對錯」!

在台灣,或許是教育環境的原因,我們很容易用二分法去分辨我們看到的事情,我們對於人生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抱持著「對不對」的想法,我們都很容易落入「追尋正解」的框架中。

所以當我們成為別人的老師的時候,也很容易搬出我們在就學時期的那一套,提供對方一個「答案」,過去的我,也曾經是這樣的想法。

在分享架站跟內容經營的過程中,或是過去在職場上闖盪的過程當中,我常常拿著「專業」的棒子到處敲,因為我認為「我才是對的」,「這件事情就該這樣做」「這樣做明明更好,為什麼你要那樣?」

在我心中,總是有那個對與錯的分界,這讓過去的教學路,很不順遂,那時候總認為「哎呀,這社會都不正常啦」,說實在,走入了一個反社會的胡同,或許,每一個反社會的人格特質當中,可能都存在過多的對錯。

後來我在跌跌撞撞當中,逐步放棄了這種對錯的想法,反過來的,我從這些合作夥伴、客戶當中,去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當我有這樣的轉變之後,我發現在整個教學關係當中,我開始變得比較和諧,從過去的「你應該這樣做」,變成「我的經驗跟我說,你或許可以考慮這樣做」,那些分享的對象們,也更願意接納我所說的內容。

分享經驗就不存在倖存者偏差問題

那回到那位部落格夥伴的問題,「我分享的都是倖存者偏差,那還需要分享嗎?」聽到的第一個當下我想,那當然需要啊,但是我後來仔細思考,「那為什麼需要呢?」

後來我找到答案了,因為我們分享的是「經驗」「想法」,並不是一個答案,我想,這也是我們閱讀人寫的文章,跟問AI最大的差距吧!

當我們看一個人的文章,我們思考的事情應該是,「他怎麼看的這件事情」,這也是我們請教前輩學習的態度,我們並不是要求一個答案,我們追尋的應該是「比我走過更多路的這個人,他是怎麼想的呢?」

同理,站在分享端的部落客們,我們提供資訊的出發點,應該是「這是我的經驗」,而不是「這是我給你的答案」。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AI提供的答案,是經驗還是答案呢?

經營社群或是網站沒有靈感嗎?歡迎訂閱「知識收納提案」,每週一提供一個思考議題~
sub
或是點我加入專屬LINE社群,一起跟愛思考的同伴討論激盪靈感唷~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nson Fang,INTP-T,熱愛思考時事與學習跨領域知識,喜歡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目前是多位個人品牌的「跨平台內容行銷顧問」。
啟動 / 關閉閱讀模式
crossmenutext-size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