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變現超好賺?你不得不知的5個真相

知識變現的問題,其實我思考了好幾年,在過去的時代,談到知識變現,我會想到老師這個職業,不然就是學徒,或是相關的師徒製,或是品牌的線下課程,另一個更專業的部分,就是顧問與教練。

到了現在個人品牌與AI時代,知識變現成為顯學,好像每個人都在談,因此我想了療,我認為的知識變現,以及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達到知識變現!

知識變現真相1:我們都正在靠知識變現

知識變現很特殊嗎?其實不!只要你不是勞力工作者,都是在實現知識變現!對於知識變現來說,現在很多人直接聯想到「線上課程」,但其實,只要是把「知識」換成「錢」的所有行為,都屬於知識變現!

  • 老師,把知識教給學生,拿到學校支付的薪水,這是知識變現!
  • 設計師,把他的設計知識,變成作品,拿到客戶付的錢,這是知識變現!
  • 上班族,把他的所學,變成企業運作的養分,拿到老闆給薪水,這也是知識變現!
  • 商人,把他的經商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與他人的財富,這更是知識變現~
  • 那麼工人呢?水電呢?水電有水電的知識,版模有版模的知識,油漆有油漆的知識,到現在連打掃清潔、居家整理等等,舉凡「你會與不會」的事情,組成這個社會運作的所有環節,都屬於知識變現!

只有純靠體力的可能知識變現的成分比較少,例如單純的搬磚頭、掃地或是工廠的作業員、外送、超商等,不過這些行業如果「運用知識」讓工作更快更好,那也成為知識變現。

例如我們看到印度很多的「民間高手」,神乎其技的快速完成工作,外送員可以規劃更好的配送路線、服務等,達到更多的營業額,就算是超商店員,可以透過顧客關係經營、進貨盤點等工作細節,運用所學達到更好的工作效率,那都會成為「知識變現」,

所以,「知識變現」很新潮嗎?一點也不!對吧!

知識變現真相2:什麼樣的知識可以變現?

談到「知識變現」,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內容可以變現?」很多人總認為,自己的知識一文不值,我知道這很正常,不過想想上面談到的,其實你一直都是靠知識在變現!那麼到了自媒體領域,其實只是把「對象」換成是公司之外的人,這樣想,是否就很簡單了呢?

更具體來說,Anson會認為,知識變現的價值,在於「資訊落差」、「經驗」與「獨立觀點」,在我腦海中一直記得這樣的一段話,「這世界有幾種人,世界就有多少種樣貌」,因此,「獨特性」會是知識變現的重點,更是核心價值!

「吃到飽火鍋」賣的是什麼呢?

說到這,我想分享最近生活中的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吃到飽火鍋店」。最近開始注重飲食的營養之後,身為外食族的我,發現「吃到飽」火鍋是一個很健康,CP值相對較高的選擇。

究竟「吃到飽火鍋」賣的是什麼呢?真的是販售那個吃到飽的佔便宜心態嗎?在過去或許是!但是Anson發現,其實販售的也是一種「資訊落差」!

畢竟對我們來說,要收集到「各式各樣的食材」非常困難,就算收集到了,要在食材保持新鮮的狀況下吃完,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吃到飽火鍋販售的其實就是「幫你收集多樣的食材」,讓你不用囤積食材,也能一次享受到超多樣的食物。注意到了嗎?其實資訊落差的另一個部分,就是販售「分工」!

一個人吃一次火鍋,要洗一次碗,四個人吃,那就四次,但是當變成餐廳的時候,就算一百個人吃,也可能只需要洗一次碗,還能用自動化的機器去完成,這就是「價值」。

因此有人會想,這些食材「自己煮」很便宜,為什麼要去吃火鍋?就是沒有看到這其中的價值!

知識變現真相3:AI真的是萬靈丹?

另一個案例是有關AI的應用,我在google sheet有一堆CMYK色票要轉成網頁用的色號,上網找了一堆方法,都是運用在網頁上,沒有關於Excel的,於是我跑去問了Google Bard,希望能給我一個公式快速轉換,但不問還好,問了就一肚子火,資訊不僅錯誤,提供一堆不存在的函式,還重複的鬼打牆,最後是我擷取答案之中的方法,去Google相對應的函式才解決。

這其中與Google Bard的對談中,就是他提供資訊,我說他的資訊是錯的,他就不斷回我「你說的沒錯」,然後永遠不會給我一個「標準答案」,最後需要靠我自己分析,去得到最終的答案!

當然,我被Bard氣死之後,跑去嘗試了GPT,他很快速的給了公式,但是結果並不正確,我提供一個答案給他,但只得到「這樣的轉換很複雜,並不是Excel可以完成的」,就直接放棄!

AI也是「一個人」

這兩個案例告訴我一件事情,現在很多教你線上課程的人,都告訴你AI有多好用,而也有很多AI愛好者,依賴AI提供的「資訊」,讓所謂的「資訊」不再有價值,但其實,「人」整理出的資訊,才是真正重要的。

一篇文章給十個人讀,有十種見解,一個影劇給十個人看,也會有不同的觀點與共鳴,AI提供的觀點或是資訊,也就是「AI這個人」整理出的觀點,就算他有背後的資料庫解析,但終究只能代表「一個人」,所以,「資訊落差」、「經驗」與「獨立觀點」依然是「知識變現」的價值之所在。

知識變現真相4:線上課程超好賺?

現在這個時代,談到知識變現,你可以找到的唯一套路就是「拍短影片或經營自媒體講泛的知識」,累積流量之後開立線上課程變現,標榜「拍一次就賺爆」,更是你人生「被動收入」的來源,彷彿拍一次線上課程,就能躺著數鈔票出國玩住豪宅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可否認的是,線上課程的確是一個「低成本獲得高收入」的一個方法,但是因為門檻低,競爭就更多,該如何從「紅海」中脫穎而出,那才是真的「花錢的所在」!

對我來講,線上課程就像是「男生花了大錢用了心思追到女孩,就不再溫柔與用心」的感覺,我們用了很多心思累積了粉絲,與粉絲取得信任,然後丟一個線上課程,彷彿告訴大家「快來給我錢」。

固定的系列內容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線上課程都是如此,只是坊間大多數教你做線上課程的人,都給我這樣的感覺!其實線上課程就是把同樣的內容變成一個「固定的系列內容」,讓這個內容可以快速傳播到所有粉絲,其目的就跟出書是一樣的概念!

回到問題本身,線上課程真的是最簡單最棒的方式?那倒不一定!現在越來越多KOL與專業人士,開始把線上課程當作是「變現入門」,意思是「用最基礎的入門內容變成課程」,讓粉絲能用一個簡單的方式付款,並取得基礎的資訊。

在Anson看來,線上課程的缺點是「固定性」,當我們完成課程內容,那麼要更動就不容易,而且針對「需要靈活思考」的知識內容,線上課程也不適合,因此有很多人將「線上課程與服務整合」,例如課後的顧問服務、教練服務、諮詢服務等,獲取更高的報酬!

知識變現真相5:難與不難關鍵在負責

看出來了嗎?線上課程難與不難,關鍵就在於「對學生是否負責」!如果你只是想要「賣課」,根本不會管學生學會多少,那線上課程的確是很簡單的,但是如果你顧慮到學生的學習與成效,以及是否會運用,那就是困難的。

就像學校的老師,有照課本教課的老師,也有考慮到學生,用心準備教案關懷學生進度與理解程度的老師,前者會覺得當老師很簡單,後者覺得當老師很難,但是卻樂在其中,那麼,你要當哪一種老師呢?

如何開始實現知識變現?

接下來,我們可以來思考,究竟如何開始實現知識變現!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困擾Anson很久,畢竟我學習東西都沒經過系統化,都是自學的,以至於沒有系統的輸入,就很難系統的輸出,但是經過幾年的摸索與嘗試,我分析出來幾個重點。

第一:找你想變現的知識領域的課程或書籍

沒錯!就是去上你已經懂的那些課程,或是翻閱那些相關的書籍,當然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看他的內容,而是去思考「他的教學脈絡」。

我們在這個專業領域久了,會有「專業者的盲點」,會認為很多東西「理所當然」,但其實很多我們認為的「常識」,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根本是專業知識,當我們跳過這個「基礎」環節,就會讓課程內容「過於艱深」。

第二:找到你的目標學生群

了解其他人怎麼教學之後,那就要去找到自己的「目標學生」,也就是「目標客群TA」,可以從社群經營中找尋,也可以透過部落格的經營去找尋,透過一些互動問答,了解自己的客群是誰,他們在乎的問題是什麼?逐步從這些問題當中去思考,自己有什麼「價值」可以提供!

畢竟粉絲會問你的問題,就代表「他認為你是這個領域的專業」,就像我們不會問一個牛肉麵店怎麼包水餃,當我們認為牛肉麵不好吃的時候,更不會去請教牛肉麵怎麼煮,所以思考這些問題,也是逐步找到「我是誰」。

第三:找到你的獨立觀點

「我是誰?」這是每一個品牌都在思考的問題,那答案當然不是「我是Anson」這麼簡單,而是「我應該怎麼被認識?」例如我們想到聶永真,知道他是一個設計師,腦海中也會浮現他的設計風格。想到郭台銘,我們可能會想到「我姓郭」或是他的鴻海產業。

過去我也曾經迷失過,總是給自己錯誤的定位,但後來我的夥伴告訴我,我是「喜歡氧氣的工程師」,我才發現我的價值就在我喜歡運用氧氣跟WordPress這些工具,調配出各種網站的外觀,也追求如何在WordPress的架構中,貫徹減法思維,讓管理更加的輕鬆簡單。

冷靜下來問自己「我是誰?」

因此,冷靜下來問自己「我是誰?」從中思考你的知識中,你的獨立觀點是什麼?就像每一個餐廳都有自己的「主廚推薦」,知識大家都在學,為什麼要跟你學?你能提供的獨立觀點是什麼?

從求職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想要你的那個位置,每個人也都想要獲得主管的青睞,但「為什麼是你?」「憑什麼是你?」不要誇大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踏踏實實的找到自己的強項!

第四:整理出知識Roadmap

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後,就要描繪出「要學習你的知識」的那條路,英文稱為「Roadmap」,這東西中文我姑且稱為「知識地圖」吧!意思就是學習這個知識,從入門到進階,應該如何一步一步的前進。

Roadmap有標準答案嗎?沒有!但是一定有簡單到困難,可是什麼是簡單?簡單到什麼程度?困難是什麼?困難到什麼程度?有沒有什麼困難的部分,是你的「一點訣」。

關於江湖一點訣

知識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當我們觸及到知識核心之前,都需要非常刻苦的訓練,都會感覺很難,但是當我們觸及到知識的核心,就會發現,「就這樣而已喔!」這就是古人說的「江湖一點訣」,有沒有要把這個「一點訣」交出去,那就看自己的選擇。

那麼有人會問,一點訣交出去之後,我會不會被取代?這問題很棒!我也曾經問過一個前輩,那個前輩告訴我一件事情,「你把江湖一點訣告訴他,他也不一定能懂,就算懂了,也不會取代你,因為我們自己也逐漸在成長,可能到了他懂這個一點訣的時候,你已經有別的一點訣了!」

第五:最小可行產品(mvp)驗證

下一步,就是打造最小可行性商品,也就是進入「精實創業」的一環,這個階段我們不要求多完美的服務,我們只要快速部屬服務,用小小的服務、便宜的價格,讓客戶的輕易的掏錢付費,並從這個階段去驗證修正我們的服務與知識課程。

這個階段先拋開「完美主義」吧!也不要花太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市場可能跟你想像的完全不同,也有可能你的粉絲群免費問的問題,根本不願意付費。

就像律師或是健身教練,我們總是希望獲得免費的法律諮詢,或是免費的健身知識,但是當我們要付費的時候,我們考量的就會是「必要度」,那麼問的問題,就會跟免費的時候完全不同!

第六:持續強化你的強項

最後一個環節,我想就是要持續的強化自己吧!知識就跟我們的健身一樣,我們輸出我們的力量,也必須靠足夠的營養素去讓我們更加強壯。

如果我們忽略「輸入」的重要,只想靠輸出獲得成功,那就是「燃燒自己」,當氧氣或是能量用光的時候,就是被客戶看破的時候。

被動收入與線上課程的關係?

最後我想聊聊「被動收入與線上課程」,現在坊間只要是談到線上課程,都會跟被動收入綁在一起,好像你生產一堂課,接下來就不用工作了一樣。

被動收入一開始是巴菲特提出的,主要是談到「存股」的重要,他認為收入應該是「自動」,要達到一個狀態,是我們不投入工作本身,就能產生收入。

其實商業的本質就是要達到「被動收入」,這幾年我接觸過很多的投資案例,他們一間一間的開店,每一間店都是「被動收入」,因為工作的是那些員工,他只要管理好店家,每天只需要巡店或是整理一些經營的方向,就會有店家的盈餘入帳。

拋去工作本身

每一個成功的創業家,都是要達到企業的「自動運作」而後脫身,不去做「工作本身」,這個「工作本身」就是賺錢的「第一線」,就像美髮店美甲店,工作本身就是美甲、美髮,設計師的「工作本身」就是設計,而企業要持續成長,經營者就必須跳脫工作本身,達到管理層,去決策更加重要的事情。

那我們了解被動收入之後,回過頭思考線上課程真的是被動收入的保證班?Anson是覺得,這關乎你是不是「關心學生」,如果你是屬於學生學會與否成功與否跟我無關的類型,那線上課程的確會創造被動收入,只是不長久!

長遠來看,我覺得應該將「被動收入」定義成「最少的工作量創造最大的效益」,而線上課程就是把「授課」這個「工作本身」簡化,你省下了對每一個學生講課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在幫助學生後續的成長與解答。

做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吧!

很開心你能看到這裡,我想,談了這麼多,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就是「負責任」,現在有太多的線上課程,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有太多的知識變現,是為了變現而變現,讓線上課程這件事情,漸漸的變成「詐騙集團」一樣的存在。

隨著AI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講師教你「不用花心思就能做好課程」,這些所謂講師的東西看的愈多,總覺得都是「把粉絲當提款機」的概念,這也是Anson不太喜歡這個圈子的原因。

我想說的是,知識變現沒有錯,畢竟知識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只是網路時代讓資訊取得容易,知識的價值變得廉價,我們能掌控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獨立價值」,然後「做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吧」!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