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叔本華一樣聆聽—— 跟著《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思考05

《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來到了「如何像叔本華一樣聆聽」章節,上一篇講的是如何看,這邊講的是如何聽,我覺得差不多,都是對世界的理解方式。

世界是我的想法

如同上一篇提到的,很多人看世界都是套上了觀點與認知,在聆聽這個方面,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看到這我就發現,哲學家對於「自我對現實的投射」非常的敏感,能夠認知真實與自我認知的真實的差別。

章節提到,好的哲學家會是好的傾聽者,他們聆聽許多聲音,不管聽來多奇怪,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智慧在何處。

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的東西,有時候我們聽到一個東西,很容易很快速的下一個結論,並不會真正的聆聽,去了解對方的想法,換言之,根本不懂得聆聽。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小時候花了幾年學會說話,但卻要花一輩子學習閉嘴」,這意味我們大多數人,其實根本不懂的聆聽。

人應該只在腸枯思竭時才去看書

叔本華有一個觀點我覺得一定要分享,就是他認為「人應該只在腸枯思竭時才去看書」,跟一般我們認知不一樣吧,但我覺得這樣才對,那這樣是不是代表就不看書了,並不是!

書中作者提到一個案例我覺得很棒,每個人都經歷過好奇冰箱亮燈的時候吧,上面提到的「世界是我們的認知」,就是我們打開冰箱看到燈亮,所以我們認為「冰箱的燈是一直恆亮的」,這就是我們的認知。

那我們會疑惑,「為什麼冰箱打開就會亮?」這時候就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打開threads並標註「不懂就問脆」,另一種人可能會蹲在冰箱門旁,慢慢看冰箱門關起來的瞬間(看起來很可笑我知道,但我相信9成的人包括你都做過這種事),現在科技發達,可能也會有人會把手機放進冰箱錄影求證。

那麼哪一種人會記得答案呢?是上網發文的還是自己觀察的?不用說,當然是後者對吧!畢竟叔本華認為「經過自己思考而得到的答案,價值是百倍」,我們在學習中都會知道,自己思考出來的答案,才是真正會記住的!

你會對「不懂就問脆」這件事情感到厭煩嗎?可能這個世界太過複雜太過辛苦,讓我們不喜歡思考,不喜歡經歷問題本身,「人們太常直接拿起百科全書,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想法上」,我特別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必問脆

我覺得叔本華所謂的聆聽,其實不僅止於「耳朵的聽」,而是用心聆聽的「聽」,也就是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

網路時代的Google與AI工具的興起,我們變得越來越懶得思考,加上社群的方便,不管問題是什麼,我不懂就問啊,導致網路上一堆「無腦的問題」充斥,有時候想想,也是一種數位垃圾吧!

「大腦很好用,我希望你也能有一個」,針對網路上特別無腦的言論,網友會這樣回應,從上一篇如何看到這個如何聽,以及前面的如何起床、行走與求知,哲學家都在提醒我們,要有獨立的思考。

網路時代,太多太多的資訊讓我們放棄了思考,太多的短影音或是教練、行銷資訊等,告知我們需要這個需要那個,我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甚至是引導我們喜愛這個喜愛那個,於是我們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一輩子或是幾十年不自知。

聆聽社會上的資訊,並保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預設立場保有高度的自由,或許這就是這個時代,叔本華希望我們了解的AI時代生活哲學吧!

訂閱
訂閱通知:

0 Comments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