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說,這個「如何像孔子一樣仁愛」章節是這本《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我覺得最不知所云的一個章節。
無法定義的仁愛
仁愛是什麼?好吧,從小仁愛路仁愛國小,生活中到處都有仁愛的我,其實根本沒有認真思考過仁愛是什麼?
查詢網路上的字典,只有「仁厚慈愛」這四個字,另一本字典說泛指同情、友愛、愛護,也有人說是禮貌。
在《論語》中,仁這個字出現105次,但孔子至始至終沒有明確定義,只說是「恭寬信敏惠」。
也有人質疑,孔子到底能不能算哲學家,作者認為,孔子是東方的哲學家,他把仁從寬容提升到哲學關鍵,可以說是第一個將「仁與愛」放在金字塔頂端的哲學家。
仁愛是天性?
關於上述恭寬信敏惠的解釋,其實是在論語中,孔子說:「能在世上實踐五種美德,那就是有仁德了。」子張說:「請問是哪五種?」孔子說:「謙恭、寬厚、誠實、勤敏、施惠。」
「謙恭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實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勤敏就能做事顯出成效,施惠於人才好役使別人。」這些準則在現在的社會有人說太過過時,但我覺得依照情況吧,以基本的生活或是人性思考而言,的確是有益的準則。
回頭看看,現代人具備仁德的人有多少?很多人說謙恭不合時宜,但謙恭不是完全的軟,記得有個人曾經說,「只有那些半桶水的,會努力的彰顯自己的無知,那些真正有智慧的,其實都很謙虛,但在謙虛之中,還是可以看出是真的有料」。
社群時代的我們,因為強調個人品牌,放大自己的優勢,很多人抓不準其中的平衡點,造成個性偏激的人更多了,所以傲慢自大、心胸狹窄、不誠實、好逸惡勞、斤斤計較的性格特徵⋯⋯
《哲學特快車》提到,上述提到的恭寬信敏惠,這些仁愛之舉來自天性,相對來說,殘忍是後天學習來的,這樣的孔子仁愛哲學,你認同嗎?
- PART 1 黎明
- PART 2 中午
- PART 3 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