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針對《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這本書的筆記,想要一個章節一篇文章的,但是第三部「黃昏」的部分,總共四個章節,我覺得概念與思考差不多,整合成一篇文章一起筆記分享。
黃昏主要是針對中年老年到死亡的哲學思考,分別是「如何像尼采一樣無悔」、「如何像愛比克德泰一樣應對人生」、「如何像西蒙波娃一樣老去」與「如何像蒙田一樣死去」。
如何像尼采一樣無悔
我記得當年我想裸辭,其中一個原因是,我不想要每天都過的一樣。
有多少人的生活,每天就是過一樣的生活,早上起床以後刷牙洗臉,然後去上班蹲在電腦前完成任務,下班回家放空以後睡覺又到了隔天,就這樣循環往復。
這章節其實講的有點抽象,但我看出來了,尼采讓人生無悔,就是要不帶後悔的過完每一天,這要怎麼辦到?
作者提到一部電影叫做「永劫回歸」,劇情描述是一個人的某一天一直成為永恆,每一個瞬間跟細節都不一樣,也不能自己更改,就這樣循環循環下去。
我們如果要做到無悔,就是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都思考「如果這一天成為永恆,我願意嗎?」
如過明天我醒過來,今天的生活,每一個細節都會像是一部電影一樣,一直在我未來的生活當中播放,導演不是我,我只能跟一個NPC一樣過著生活,我,願意嗎?
要達到完全無悔,就要面對生活的每一刻,都要抱持「這個值得永恆嗎?」
有另一種說法是,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但我覺得當成永恆的一天,比最後一天更折磨人。
所以我們要如何更貼近自己要的生活?尼采說:「我們想要成為自己人生的詩人,首要是在最細微最日常的事物中」,要學會覺察思想中的思想,「如果一天不至少花三分之一的時間遠離激情、人類和書本,那如何能成為哲學家?」
站在這個觀點上,尼采認為「成功就是徹底接受你的命運」,乍看很難懂,但我們有多少人的生活,是在逃離自己的命運呢?不要羨慕他人的生活,好好享受當下那個老天為你設計的專屬人生腳本,或許才能真正無悔。
如何像愛比克德泰一樣應對人生
愛比克德泰是斯多葛主義派別的哲學家,該學派存在一種宿命論,相信人生腳本不是自己寫的。
宿命這個詞我想對於亞洲人都不陌生,畢竟人生是老天安排的,這就是愛比克德泰應對人生的方法。
關於他的應對人生哲學,我覺得「萬能的停頓」、「預謀困境」與「租借人生」的思考很值得我們學習思考。
萬能的停頓
應對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想就是情緒吧,我們面對人生中的任何事,都會有情緒,現在很多心理師都告訴我們要覺察情緒,要認同情緒,要理解情緒,但愛比克德泰,則是分解了情緒的認知。
情緒的發生,分解為以下步驟:
- 第一:發生事件。
- 第二:反射動作 (印象)。
- 第三:同意它,印象變成了情緒。
第一步就是事情的發生,例如我們買的限量泡泡馬特被媽咪說一聲好醜就被丟掉了,面對這個事情,我們會進入第二步,認知這個事情:「我的泡泡馬特被丟掉,媽咪這樣做真的超級母湯啦!」然後我們同意這個事情,於是產生了情緒:「乾,當媽媽的這樣亂丟東西對嗎?我花了一萬元欸!尬電!」
現在的心理師會告訴我們,好的,我們有生氣這個情緒很正常,我們面對他理解他,然後釋放掉他,然後跟媽媽好好的溝通,說那個看起來醜醜的東西其實很有價值,不應該亂丟。
但是愛比克德泰則是希望我們更早一步,就是切斷印象跟同意之間的關聯,這個稱為「萬能的停頓」。
重點不是停頓,不然只會「停啥小,老子泡泡馬特被丟掉欸乾」,愛比克德泰說,可以用預謀困境與租用理論來停頓,緩解(我用緩解,要情緒0檢出我覺得太不人道)情緒的出現。
預謀困境
記得劍湖山世界有一個G5的遊戲裝置嗎?曾經有個飛行教官說,只要下去的時候,全身緊繃,就不會感受到太大的G力了,這就是「預謀困境」。
預謀困境只是第一步,之後「減弱困境、預期恐懼、減低恐懼」這樣就能降低情緒的發生。
如果用白話文來說,預謀困境就是「預期未來最壞的情景」,但不是預謀那個結果,例如我們買股票,不是思考「明天台積電跌停」,而是去「想像股票跌了以後,失去房子、車子、收藏等怎麼辦?」要更深入一點,愛比克德泰說,平常可以想像失去說話聆聽走路的能力。
這樣的想像練習,可以削減未來的艱苦影響,畢竟困境的另一種說法是損失,愛比克德泰這樣說:「當有東西被移除了,就立刻輕鬆地放棄,並感激你曾經有機會使用它」。
要理解這句「曾經擁有」,就要了解人生租用說啦!
人生租用說
所謂人生租用說,就是「全部都不是我們的,即使是身體,我們都只是租用,不是擁有」。
當我們認識的這點,就能達到「如果沒有什麼可失去,那就不用害怕失去」的人生境界。
如何像西蒙波娃一樣老去
接下來,預謀一下失去年輕的困境吧!大概是一堆女生的困境吧,踏入初老的我,對於年輕罵帖的租用期限也到期了,那就看看西蒙波娃怎麼從怕老變成接受老年。
西蒙波娃跟一般女孩一樣,一開始都是害怕老去的,畢竟死亡是一件事,死了就沒了,但是老是一個過程,要經歷的過程,後來她發現,就算我們身體老了,但我們從未感覺到老年,於是說了「我現在63歲,但這事實對我來說仍然陌生」。
她轉念一想,「我們可以變老,成為更好的版本嗎?」我們一般認為的老,是靠近死亡,這是老的壞處,但當我們反過來想,老是接近自由,那不就是一種人生的進化嗎?
當我們認識到老是一種人生的進化,那我們就能快樂與平靜的接受變老這件事,並享受其中。
西蒙波娃也整理出優雅變老的十件事:
- 擁有過去
- 交朋友
- 不再在意他人想法
- 保持好奇
- 投入謀畫:繼續追求賦予我們存在意義的目標
- 當一個習慣詩人:我們必須擁有習慣
- 無所為:享受放空 沈浸在自己
- 擁抱荒謬:科技進步?AI?跟上時代變遷
- 建設性脫離:學會放手
- 交棒:離開人世卻不留下任何待完成的事業,就表示尚未充實地活過
如何像蒙田一樣死去
老了以後的下一步就是死亡,延續萬物租用說,人生也是租來的,你擁有的是這個靈魂與肉體的使用權,死亡就是租用到期啦!
《哲學特快車》作者認為死亡讓我們所有人都成為哲學家,即使是不常沉思的人,但大多數的哲學家都繞開這件事情不談,除了蒙田。
死亡是真正的哲學考驗,蒙田針對死亡這樣說:「世上所有智慧及論證最終都歸於一點,就是教導我們不要害怕死亡」。
而蒙田面對死亡,他認為我們不是因為生病而死亡,而是因為我們活著才會死亡。因為有生才有死,沒有生何來死?
「當我們迴避死亡,其他一切快樂都被扼殺了」,回想過去所有的哲學家,從起床到生活到關注到無悔,不都是讓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能夠不帶有遺憾的離開世界嗎?也因此蒙田認為「不能面對死亡,就無法過完整的人生」。
那麼人生是什麼?他認為是一段「飄動」的道路。
「人類永遠無法了解絕對真理,我們能做的就是捕捉暫定真理、流動的、不是固定的飄動,可以飄動很長一段道路」
「讓我們消除對他的陌生感,開始了解它,習慣它,讓死亡比任何事物都更常駐於我們心中」蒙田說,「讓我們面對所有的瑣事,都思考如果這就是死亡本身呢?」
發文的當下,新聞上15歲偷開車撞死三人的新聞沸沸揚揚,「怎麼出門吃個飯就掰了?」雖然是小孩可惡不可饒恕,但吃飯跟死亡怎麼能扯上邊?照著蒙田的思考,如過我們吃個飯,都思考這是死亡本身?
最後,蒙田留下了極為抽象哲學的論述:「死亡是你創造的環境,是你的一部分,你這是在逃離你本身的自我」,死亡不是一個「他者」,你不是它的受害者。
或許死亡就像是最後一片拼圖那樣的吧?不是其他的拼圖,而是人生拼圖的一部分?
《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系列心得筆記寫完啦!
- PART 1 黎明
- PART 2 中午
- PART 3 黃昏